小山村的“蝶变”

日期:2023-1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旎点击:39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走进左门乡苤拉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各色彩绘墙面,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通向各家各户,小轿车停满广场,崭新的砖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核桃树、柿子树、梨树挂满果实。成群结队的黑山羊在山岭间“咩咩”叫着。处处散发着小山村蓬勃发展的幸福新景象。呈现在你眼前的景象就是我们苤拉村最真实的写照。

我叫周永寿,是姚安县十四届至十八届人大代表,是左门乡苤拉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20年间,我们苤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群众产业发展滞后,苦于生计,群众脸上是无奈、苦涩的笑,现在的苤拉村产业兴、环境美、路通人和,群众安居乐业,脸上常常挂着幸福的笑容,我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增收致富。苤拉村属彝族聚居的高寒冷凉山区,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全村有农户140户,总人口500余人。7年前,苤啦村没有产业,村民们靠山吃山,普遍种植玉米、麦子、大豆等传统作物,基本没有收入,遇上干旱等极端天气,庄稼受到影响,村民们连吃饱都成问题。为解决村民增收这一难题,我同村干部一起反复研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带头流转出了20亩山地,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山药,第一年就实现了每亩约1万元的收益。在我们的示范带动下,种的群众越来越多,目前全村种植山药500多亩,人均一亩多。之后,全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大规模种植魔芋,每亩产值实现了1万元。魔芋因其产量高、市场价格好备受群众青睐,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苤拉村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群众稳定增收的核心抓手,积极探索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来增加群众的收入。重点发展以山药、魔芋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肉牛、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红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业。至2022年,全村已种植山药 520 亩、魔芋480 亩、烤烟390亩、中药材200亩;肉牛养殖121户,黑山羊1800只,经济林果3000多亩。

2013年脱贫攻坚开展之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2016年苤拉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当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发展到2023年年末,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0000元左右。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一座座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买汽车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治理有效,乡村美如画。苤拉村的村容村貌今非昔比。10年前,苤拉村是一个藏在深山的小彝村,群众习惯了放养猪鸡牛羊等畜禽,畜禽粪便随处可见。路边、房前屋后堆放着柴垛、草垛。夏天,一堆堆的生活垃圾散发着腐臭气味;雨天,污水顺山而下流进了田地里、河里。泥泞陡峭的山路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富而思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群众想要改变生活环境的想法越来越迫切,苤拉村党支部加强党建引领,抓好党员示范带动,激发全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把人居环境建设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划定各家各户的卫生管护区域和门前“三包”责任,建立了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和村组干部及党员同志的环境卫生包保责任等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并张榜公布,引导群众养成自觉爱护环境,主动参与管护的良好习俗。目前全村已支砌花台600多米;墙体美化1800多个平方;改厕140座,架设排污管道4000多米,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氧化塘1个;单户三格式污水处理池40个;村道两旁种植树苗、花苗3000多棵(株)。全村形成了“户户争出彩、人人齐参与”良好格局。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20年被省命名为“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森林乡村”和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先进村”,2021年被命名为州级“美丽乡村”和表彰为“美丽乡村红旗村”,2022年被表彰为“生活富裕红旗村”等多项荣誉,全村群众的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