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对姚安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3-06-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偰丽英点击:642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4月下旬,姚安县人大民族委员会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海虹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民族委委员、县级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适中昌河村委会、前场新街社区、官屯马游村委会、官屯社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对我县边远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查看了产业发展实地、走访了种养殖大户,并于4月27下午召开了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县级10 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和听取汇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县边远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

我县辖9个乡(镇)、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其中:边远少数民族聚居乡镇6个,占60%,少数民族聚居行政村41个,占53.2%;少数民族人口达到30%的行政村46个,占59.7%。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42万人,有汉、彝、回、白、傣等2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1.8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2.45%;少数民族人口4.52万人,占总人口的27.55%,少数民族呈现出小聚居、大杂居和交错居住的特点。

二、我县边远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一城两业三区”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县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00.67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居全州十县市第2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546元、15809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州排名第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州排名第1。自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以来,我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把产业发展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山坝牵手”产业扶持模式,有力拉动了花卉、肉牛、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显现,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是传统产业不断巩固。以粮食、烤烟、畜牧、经济林果、蔬菜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巩固。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发展山药、大蒜、百合、魔芋、花椒、冬桃、葡萄、花卉、中药材、腊火腿、民族刺绣、民族文化等新兴特色产业成为边远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三是特色品牌创建见成效。发挥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姚安山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地认证产品,菖河蜂蜜、“彝康”山药、魔芋制品是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离乡村振兴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仍有差距。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基础薄弱,全县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耕地缺乏有效灌溉条件,农机化水平低。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的基地设施、水电路网、仓储物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规模,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仍有差距。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棚、冷库、收储、包装等功能设施不配套,技术质量规程不完善,经营管理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显现。边远民族地区所具有的大量林地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我县的产业发展情况看:一是缺乏科技支撑平台,对于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养殖技术服务、品种改良、土壤保护、病虫害防治、生产废弃物处置等困难和问题没有专家及时服务解决。二是农村乡土人才匮乏,乡村振兴队伍薄弱。三是技术研发的层次低,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才困难,技术和人才缺乏问题依然是突出短板。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我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的目标,争取国家关于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积极编制项目,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完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对边远民族地区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电商、物流、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活力。要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畜牧产业和烤烟支柱产业,彰显统领经济发展地位。要培育特色,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农文旅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名品名牌创建和原产地认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龙头企业对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三)加大科技服务,提高产业发展效率。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热情,为民族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深加工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做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农业新科技在我县产业发展中的使用率,提高产业发展效率,通过优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要紧扣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开展乡土人才培训指导,全面壮大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要围绕县委的发展思路,培育引进专门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产业发展服务,有力缓解我县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的局面。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