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进带领县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对2021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2022年财政预算调整变更情况、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紧紧围绕《审计报告》揭示问题,紧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以全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调整变更情况为切入点,先后深入到2022年部分专项债券项目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实施推进情况;分别听取了县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县住建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有关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

调研组认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县委“一城一廊四产业三定位”发展思路以及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努力化解债务风险和各种不利影响,稳住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运行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全县2022年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屡审屡犯、财经纪律执行有差距、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专债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等问题,调研组指出:
一要强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压实整改责任,持续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被审计单位要强化《审计法》《中共姚安县审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姚安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切实将审计整改与推动部门单位改革创新、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结合起来,严格落实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压实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依据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认真分析审计查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补齐制度缺陷短板,祛除“屡审屡犯”顽疾。审计部门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定期检查督办,实行对账销号,增强审计整改的刚性和权威。
二要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严格预算执行,减少预算追加和削减,减少预算数与执行数的“偏离度”,按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变更预算的要求”,维护预算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减少资金结转结余,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管,促进预算单位依法依规落实预算管理和执行责任。围绕全县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分析研判2023年经济发展形势,在做好2022年财政预算调整变更的同时,科学编制好2023年财政预算。
三要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注重专债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积极争取能够实现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项目,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与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污染防治等有机结合。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核定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等,分批次进行专项债项目申报、发行工作,加强债券项目运营管理,提高债券项目收益。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和偿债主体责任,完善法人考核机制和对应资产管理,突出项目效益正向激励和偿债责任的落实,提高项目自身还本付息能力。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建立健全以债务率、偿债率、逾期率等多项风险指标为核心的综合风险评价体系,确保政府债务总量可控、举债方式规范、期限结构合理、隐性债务逐步化解、债务风险可控。